【问答】保函造假承担的法律责任
保函造假属于严重违法行为,涉及多方法律责任,包括民事赔偿、刑事处罚及行政责任。以下是具体法律责任的详细说明:
一、民事责任
赔偿损失
《民法典》第1165条(侵权责任):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,应当承担侵权责任。
《民法典》第577条(违约责任):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,应当承担继续履行、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。
造假方需对因虚假保函导致的直接损失(如交易款项、违约金)和间接损失(如商誉损害、预期利益)承担赔偿责任。
法律依据:
合同无效或被撤销
《民法典》第148条: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,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。
若保函作为合同生效条件,造假行为可能构成欺诈,导致合同无效或被撤销。
法律依据:
二、刑事责任
伪造、变造金融票证罪
《刑法》第177条:伪造、变造金融票证的,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,并处或单处罚金;情节严重的,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银行保函属于金融票证,伪造、变造保函可能构成此罪。
法律依据:
合同诈骗罪
《刑法》第224条:数额较大的,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,并处或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。
以虚假保函骗取对方财物,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。
法律依据:
伪造公司、企业印章罪
《刑法》第280条: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,并处罚金。
若伪造银行印章或相关企业印章制作假保函,构成此罪。
法律依据:
三、行政责任
行政处罚
公安机关可依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52条,对伪造、变造证明文件的行为处以行政拘留(10-15日)及罚款(1000元以下)。
银行或金融监管部门可对造假方采取罚款、列入失信名单、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。
四、跨国交易中的法律责任
若保函涉及国际业务(如跨境贸易、工程承包),造假行为可能同时触犯交易所在国的法律。
国际商会(ICC)《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》(URDG 758)明确要求保函真实性,造假方可能面临国际仲裁或诉讼。
五、典型案例参考
案例1:伪造保函参与投标
某企业伪造建行保函参与政府招标,中标后被查实,责任人被判处 伪造金融票证罪(3年有期徒刑)并处罚金,同时赔偿招标方损失200万元。
案例2:虚构贸易背景骗贷
某公司伪造银行保函向境外企业骗取贷款,被法院以 合同诈骗罪 和 伪造金融票证罪 数罪并罚,判处有期徒刑12年,罚金500万元。
六、风险防范建议
交易前尽职调查
通过银行官方渠道(如企业网银、柜台)核验保函真伪。
优先使用 电子保函(可溯源、防篡改)。
合同条款约束
在合同中明确约定“若保函虚假,造假方需承担全部损失及惩罚性赔偿”。
发现造假后的应对
立即报警并冻结涉案资金,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。
委托律师提起民事诉讼,追究对方民事及刑事责任。
总结
保函造假的法律责任具有 复合性(民、刑、行责任叠加)和 严厉性(高额罚金、长期监禁),行为人不仅面临经济赔偿,还可能丧失商业信用甚至人身自由。企业及个人需严格遵守法律,通过合法渠道获取保函,避免因小失大。
- 上一篇:【问答】工程银行履约保函开具条件有哪些,无法开具的原因有哪些?
- 下一篇:没有了!
请立即点击咨询我们或拨打咨询热线:石阳,18683292210,我们会详细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难。